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教师数字素养》文件等要求,积极适应智能时代发展趋势,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战略部署,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改革创新,服务培养引领未来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4月3日,苏州市全员教师人工智能专题培训在苏州市教师发展学院正式启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玉顺,苏州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徐卫,苏州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处长陈鸿以及苏州市教师发展学院院长唐爱民出席了启动仪式。仪式由陈鸿处长主持。
苏州市全员教师人工智能专题培训
徐卫副书记指出,本次培训是苏州教育系统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加快实施国家数字化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动苏州教育现代化,打造新时代高质量教师队伍的深度实践。并对此次培训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在打造新时代智能教育苏州高地中挺膺担当;第二,在谋划新时代智能教育苏州方案中奋勇争先;第三,在涵育新时代智能教育苏州优师中闯出新路。希望各位以本次培训为契机,积极投身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创新,共同书写苏州的现代化新篇章,为培养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创新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苏州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徐卫
陈鸿处长指出,本次培训注重分层分类、精准辅导,提供了多元化的培训支持,并对参训教师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以研促学,做深度学习者,主动思考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点;二是以用促教,做实践创新者,将培训所学转化为教学实践;三是以点带面,做经验分享者,带动身边教师共同探索智能教育新样式。
苏州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处长陈鸿
唐爱民院长从培训目标、培训模块、培训方法以及培训支持体系四个方面,详细解读了研修方案。他表示,教师是教育变革的核心力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的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与能力。希望各位通过系列培训,提升数字化应用能力和水平,推动数字化教学设计、数字化教学实施、数字化学业评价以及数字化协同育人,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资源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期待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中,见教育的“智”,见创新的“能”,更见大写的“人”。
苏州市教师发展学院院长唐爱民
启动仪式结束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玉顺作了题为《拥抱人工智能,推动教育教学变革》的专题讲座,从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创新、观摩数智赋能的数字化教学、洞见数智赋能教学创新逻辑三个方面,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教育教学变革与创新的影响,阐释了教育数字化赋能教育强国发展进程,结合教学案例,分享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教学方式、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的影响,讲述了教育教学变革的探索与努力进程。李教授的讲座让老师们认识到了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潜力。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玉顺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首次将“推进教育数字化”写入报告,揭开了教育改革新航程的序章。发展人工智能教育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政策,也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本次培训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同步进行。全市广大教师将以本次集中研修为契机,积极地尝试运用人工智能工具,以创新的思维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新模式,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推动苏州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暂无资料
下一篇: 苏州市教师发展机构内涵建设研修班(第七期)暨第三批“四有”好教师市级重点培育团队建设推进活动在相城举行